■ 《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于2022年3月1日正式施行,信用立法走在全國前列 ■ 省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橫向打通46家省級單位業務系統、縱向貫通12個市(區)信用平臺,實現全省信用數據上下貫通 ■ “秦信融”平臺累計歸集公共類、經營類涉企信用信息近億條,注冊企業超10萬家,入駐金融機構達400余家,撮合交易近320億元 ■ 實現全省119個市、區、縣政務誠信評價全覆蓋,建立起市、縣兩級政務誠信評價檔案 本報訊 (記者 楊曉梅)2月6日,記者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2022年,我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各項安排部署,扎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經濟體系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連續3年獲國家肯定。 全省社會信用體系法規制度更加完備!蛾兾魇∩鐣庞脳l例》于2022年3月1日正式施行,信用立法走在全國前列,標志著我省社會信用體系法治建設取得新突破。同時,我省陸續出臺《陜西省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實施方案》《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等配套制度,開展失信約束措施排查清理,為信用條例的貫徹落實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 社會信用體系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我省啟動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數據管控和服務能力提升項目,進一步夯實信用基礎設施。目前,省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橫向打通46家省級單位業務系統、縱向貫通12個市(區)信用平臺,實現全省信用數據上下貫通,在庫的自然人基礎信息、社保信息、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信息等各類信用信息數據總量超8億條。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各類信用場景應用亮點頻出。我省推送的7個信用應用場景案例獲評第四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集中反映了我省信用體系建設在賦能實體經濟、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社會治理中取得的成效。此外,榆林市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榮獲“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特色平臺”稱號,文化、旅游領域開展的優秀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行動收效良好。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振經濟作用明顯。2022年我省完成陜西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秦信融”平臺)升級改造,出臺《陜西省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工作實施方案》,加快涉企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持續深化數據開發利用,創新優化融資模式。目前該平臺累計歸集公共類、經營類涉企信用信息近億條,注冊企業超10萬家,入駐金融機構達400余家,撮合交易近320億元,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全省政務誠信向好發展。我省不斷優化政務誠信評價指標體系,實現全省119個市、區、縣政務誠信評價全覆蓋,建立起市、縣兩級政務誠信評價檔案。全省119個受評對象中,“良好”以上等級占比超過80%,全省政務誠信總體水平呈現向好態勢。我省在公務員錄用、調任和事業單位選聘時常態化開展信用記錄查詢、應用,全省公職人員隊伍整體信用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據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省將從深入貫徹信用條例和“十四五”規劃、持續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大力開展“信易貸”工作、常態化開展政務誠信監測與評價、加快信用平臺網站一體化提升改造、多元化開展信用示范創建及宣傳六個方面精準發力,以信用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