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先生、李春臨先生、楊蔭凱先生出席發布會,詳細介紹了“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CNBC記者:
今年在吸引外資方面有什么新規劃和機會?具體在哪些領域? 
李春臨: 2022年,我國吸引外資取得豐碩成果,總體上呈現出穩中提質的三個新變化。一是吸引外資質量不斷提升,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長46.1%、28.3%;二是外資來源地更加多元化,歐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投資分別增長92.2%、17.2%;三是外商投資區域布局更趨均衡,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21.9%、14.1%。今年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27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實現“開門紅”。中國吸引外資總量增加、結構優化的新特點,充分展示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發展投出的“信心票”。 今年,在吸引外資方面,我們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全球投資者來華投資提供支持,不斷推動吸引外資工作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有序推進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開放;繼續清理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保障外資企業平等適用各項政策。 二是落實已出臺各項政策,深入實施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和中西部、東北地區。 三是做好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更好發揮國家重大外資項目示范作用,推動地方健全機制,上下聯動,提供全流程服務;組織開展國際產業投資合作系列活動,為跨國公司投資和地方招商引資搭建平臺。 我還要特別強調的是,中國向來是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行動派”,我們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鼓勵外資深耕中國市場。歡迎全球投資者來華投資興業,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 CNBC記者:
疫情期間年輕人和高校畢業生失業率偏高,今年關注到什么樣的就業趨勢,計劃出臺什么樣的政策支持? 
楊蔭凱: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穩就業工作,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動就業形勢逐步企穩回升,總體保持穩定。昨天大會上的計劃報告也提到,我們今年目標任務是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比去年目標任務凈增100萬人,這個目標的制定我們是有充分信心的。 從今年情況看,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高校畢業生人數和城鎮就業需求均創新高,就業擴容提質依然面臨一些壓力和挑戰。但我們更要看到,隨著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各項政策舉措持續發力顯效,企業等經營主體恢復發展,帶動用工需求擴大、就業崗位增加,就業形勢將穩定向好。去年我們定的新增就業目標是1100萬人,實際完成1206萬人,比計劃目標多100萬人。今年確定的目標是1200萬人左右,比去年目標多了100萬,這充分反映了我們對穩就業的信心和決心。 你提到的關于就業的第二個問題,出臺什么樣的政策來穩就業、保就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協同推進“拓崗、穩崗、服務、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高質量充分就業。重點在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著力擴大高校畢業生市場化就業水平。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生活服務消費加快恢復,通過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拓展市場化就業空間。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開發更多知識型技術型崗位。讓高校畢業生和有一定技術專長的青年人穩定就業。 二是著力推動企業、個體工商戶加快紓困。適時調整優化并落實好減負紓困政策,持續做好降成本工作,強化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推動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增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推動經營主體恢復發展,提升就業吸納能力。 三是著力加強青年群體就業服務。加大力度、健全機制,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精準高效的不斷線就業服務,扎實做好就業困難青年兜底幫扶工作。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增強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技能素質,讓學生所學和市場所需緊密結合起來。 四是著力釋放青年創新創業活力。充分發揮雙創示范基地引領和服務作用,促進創業資源開放共享。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引導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大學生返鄉入鄉創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鼓勵青年群體依托平臺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